我國內佛塔的起源和佛教石塔的常有結構其中以塔基、塔身、塔剎、剎座、寶頂、相輪等。塔基就是寺院佛塔的基座,實際上它包括基礎和基座兩個部分,基礎是埋入地下部分,基座石...
我國內佛塔的起源和佛教石塔的常有結構其中以塔基、塔身、塔剎、剎座、寶頂、相輪等。“塔基”就是寺院佛塔的基座,實際上它包括基礎和基座兩個部分,基礎是埋入地下部分,基座石露出地面的部分,兩部分上下相連,堅固完整,作為塔的根基,以固定整個佛塔。早期寺院佛塔的基座都比較低矮,唐代以后漸漸有了較大的變化,基座部分變得明顯起來,也逐漸成了塔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而須彌座式的佛塔基座大約出現于遼金時期。后來還出現了兩層式的須彌座,塔的基座至此越筑越高。尤其是金剛寶座塔,其高大的基座已成了塔的一個特色部分。“塔身”就是佛塔的中段,是整個塔的主體部分,一般來說整個塔中塔身所占比例最大?;蛘哒f,除了塔剎和基座之外,都可以算作是塔身。
“塔剎”位于塔的頂部,主要由剎座、寶頂、傘蓋、相輪、仰月等部分組成。有些塔的塔剎部分有剎座、寶頂、相輪、傘蓋,而沒有仰月,有的塔剎則這幾部分都包括。也就是說,不同的塔的塔剎,其具體的構建處理也不盡相同,根據建者的需要或其他情況具體而定。同時,這幾部分的名稱雖然相同,但用在不同的塔上,其具體的形象也略也差別,有大有小、有窄有寬、有圓有方。“剎座”剎座就是塔剎部分的底座,多為須彌座造型,并且須彌座上雕刻蓮花紋,或是仰蓮,或是俯蓮,或是仰俯蓮等。有的則是直接將剎座雕成蓮花形。當然也有一部分素平剎座,即沒有雕飾,干脆利落、簡單大方。“寶頂”也就是指塔頂的塔剎部分,不過,寶頂主要指的是寶珠式的塔剎,所以也稱為“寶珠剎”。寶珠剎是一種較為簡單的塔頂做法,也是佛塔建筑晚期使用較多的一種做法。剎頂有寶珠形裝飾。“相輪”居于塔剎的中段,它是塔剎的剎身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。相輪在寺院佛塔的實物中,就是一圈一圈的環,環環相連,用在塔上作為一種仰望觀瞻的表識,起著敬佛的作用。一座塔上相輪圈數的多少,一般依照塔的形體大小和等級來定,少的為三、五圈,多的可達十三圈。十三圈的相輪便被稱為“十三天”。
現在社會中對寺院佛塔的保護是越來越好,使我國石雕佛塔能更好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。是對佛教文化的一種信仰和傳承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401995.com/zxhz/916.html